101墨痕虽薄掀学潮棠影沉静隐风雷(3 / 3)
火药味十足的檄文,在敏感时刻流入高校,引发大规模学潮,完全在情理之中。
书房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和两人几不可闻的呼吸声。陈旻垂手肃立,眼观鼻,鼻观心,不敢打扰。
良久,吴道时终于看完了最后一页,包括那幅用刺目红色标注出“非武装区”的简陋地图。他没有立刻合上册子,而是用指尖轻轻点着署名“吴灼”的那篇文章,目光深沉难测。
“这篇文章,”他开口,声音依旧平稳,却比刚才更低沉了几分,“是谁帮她润色的?”
陈旻立刻回答:“据属下了解,社刊所有稿件,均由社员自行完成。大小姐这篇文章应是独立撰写。社内其他成员,并无此等见识。”
吴道时沉默了片刻。镜片后的眸光微微闪动,有惊讶,有审视,更有一种极其复杂的、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深处翻涌。他看到了她的才华,看到了她深藏的锋芒与锐气,这远超他的预期。但与此同时,一股更强烈的、冰冷的担忧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。这篇文章的见地和胆识,太耀眼,也太危险!它不仅是一篇文章,更已成为一场重大风波的源头。它像一柄未经鞘藏的利剑,骤然暴露在阳光之下,必然会引来各方瞩目,尤其是…那些刚刚被他重创、正虎视眈眈的敌人的目光!如今学潮已起,各方视线必然追根溯源,吴灼和墨痕社,已从幕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他将册子轻轻合上,放在桌案一角,与那些机密文件并排,显得格外突兀。
“她近日可还安好?”他问,语气听起来像是随意的关心,但其中蕴含的紧张感只有陈旻能体会。
“大小姐一切如常,每日上学、回寝室,并无异样。只是…墨痕社近日活动频繁了些。”陈旻如实禀报。
“嗯。”吴道时淡淡应了一声,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线,“这册子…流传范围有多大?”
“据查,初印数量不小,通过学生网络扩散极快。叁所大学参与游行的学生骨干手中,大多有此刊。影响…已远超预期。”陈旻谨慎回答。
吴道时再次沉默。他靠在椅背上,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仿佛能穿透黑暗,看到那座在协定下瑟瑟发抖的“危城”,也能看到妹妹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时那专注而执拗的侧影,以及由此引发的、席卷校园的怒潮。
欣慰吗?有的。他的妹妹,并非温室娇花,她有着不逊于男子的才情与风骨,甚至能以笔为旗,搅动风云。
但更多的,是骤然升级的担忧和警惕。事态的性质变了。从几个女学生的私下议论,变成了公开的、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政治事件。这将他最想保护的人,直接推到了最危险的聚光灯下。
几分钟后,他收回目光,看向陈旻,语气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决断,但指令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厉和具体:
“第一,贝满女中周边,尤其加派一倍人手,暗哨为主,确保万无一失。所有可疑接近者,一律严密监控,必要时…可先采取控制措施。”
“是!”
“第二,立刻查清这期社刊的印刷地点和所有流通渠道。尚未散尽的库存,必须全部、干净地收回。相关经手人,给予警告,让他们闭紧嘴巴。但要做得巧妙,像自然消失,绝不能留下任何与我们有关的痕迹。”
“明白!”
“第叁,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那本册子,语气森冷,“动用所有眼线,严密监控日本特高课、竹机关残余分子以及北平警察局特务科对此事的反应。我要知道,他们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本册子,是否…已经查到了她和墨痕社头上。有任何风吹草动,哪怕是最细微的迹象,也必须立刻报我!”
“是!处座!”
陈旻领命。
书房门轻轻合上,重归寂静。
吴道时独自坐在灯下,目光再次落在那本薄薄的册子上。他伸出手,重新拿起它,指腹摩挲着粗糙的封面,久久没有放开。窗外,北平的夜,深不见底。而他的心中,因这本小小的社刊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,掀起了比应对任何外部威胁时,更加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。
这无声的惊雷,已在他妹妹手中炸响,震动了大半个北平。现在,他必须用更强大的沉默、更周密的手段、甚至更冷酷的决断,去为这耀眼却危险的光芒,构筑一道最坚固的屏障。风暴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